字型故事

文章分類:字體與文化
2016/12/09

先吸睛、再吸金,做招牌第一眼就用字體擄獲你心! 招牌業者幕後直擊(一)

除了字型設計師,還有什麼行業與字體朝夕相處?我們近日分別拜訪了傳統招牌店家與現代招牌設計業者,帶您一窺字型與招牌的關係,看招牌中的字體如何隨設計風潮演進。好招牌永遠能幫店家吸睛又吸金!

每天出門大街小巷處處是招牌,琳琅滿目,有本事的立即攫人目光,率先吸睛;本事更高的,則教人忍不住起身前往一探究竟,一不小心花了口袋金。在這行打滾十餘年,為許多知名品牌、人氣店家製作招牌的寶藝廣告招牌設計創意總監Leo說:「招牌是字型、圖像與材質的呈現,招牌的主要功能是傳遞訊息,字型便擔綱其中主角。設計招牌時,除了考量字體大小與字數多寡,針對字型特質選擇不同材質與顏色也很重要。甚至,從建築物的外觀到裝潢氛圍,也是招牌設計所需列入考量的部份。」
 

文字,是人們從招牌中獲得的最直接資訊,也是品牌/店家予人的第一印象。這也是為何一塊招牌若能選擇相襯的字型,便已成功了一半。Leo從過往與各產業客戶的接觸經驗中,歸納出各行各業的偏好用字風格,像餐飲業喜以粗胖飽滿的書法字體,引人食指大動;醫療業考量到專業穩重的形象,多用簡約中性的黑體;時尚精品業為展現不同反響的優雅氣息,則選擇細緻高雅的字體。

對比台灣早期樸實的店招,現今招牌多彩豐富,造型式的立體燈箱配上各式的色彩,無非是為了在店招林立的街道上,異軍突起。隨此風潮,越來越多的店家要求招牌設計廠商為他們設計專屬的字型,寶藝的客戶甚至曾為了幾個字,親自前往日本請專人書寫,足見招牌字體就是店家門面啊,精心妝點才能收買人心!

在這位從招牌實務累積大量字型知識的創意總監眼裡,做招牌,不是把字放上去就好。豐富多元的字型,替招牌注入精彩的內蘊。當對的字型遇到對的設計,才能產出最適切的招牌設計,更反映出獨家專屬的在地文化精神:日本風格精緻內斂、韓國活潑激進、香港則有股生猛活力。台灣呢?下次漫步街頭時,不妨細細品味每一塊招牌的匠心獨運吧!


* 此篇字型故事特別感謝寶藝廣告招牌設計熱情受訪,文中配圖招牌皆為其作品集。

 

上一則 : 揭開時尚媒體中的字型面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