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型故事

文章分類:華康字型設計理念
2018/01/16

DynaFont書法字型──華康新篆體


能否築起記憶的牆,

讓昔日的輝煌,
燦如今日的煙花?
 

小篆牽起古與今的分野,上承戰國古代文字,下啟隸楷典範,從而刻畫出漢字今日的模樣。設計師幾經詮釋、再三揣摩,將小篆風格融入今日字體,創造出現在的我們也能輕易理解的「新篆體」!一起透過字型故事認識你所不知道篆書故事!

文字,接壤古今

新篆體頎長古拙的線條體貌,將文字的歷史,牽引溯回至古今接壤之際……
 
千年前分歧的規矩,在鑿刀敲擊於山峰、石屑濺起的瞬間,文字的標準一一確立。小篆以前,甲骨、鐘鼎、石刻的造型,爭鳴紛異,是為「大篆」;此後,伴隨秦帝國的一統,文字被整肅為一體的標準,「小篆」由此凝聚而出。小篆上承戰國古代文字,下啟隸楷典範,圓潤流暢的線條牽起古與今的分野,縱身歷史成為秦帝國官方文字,因而也有「秦篆」之稱。
 
這個自西北而起的雄強帝國,質樸務實之風褪去了原先大篆的繁瑣,使文字形體整齊均勻,筆畫精簡,象形成分大為銳減,精煉成訊息傳遞的符號。小篆幻化出方塊字的雛形,漢字演變至此,結構、筆畫逐漸有了今日文字的模樣。






 

小篆,展現帝國泱泱風範

此次漢字演進的重大轉折,秦國的丞相李斯(西元前284年~前208年)據說是關鍵推手。初出一統的帝國,幅員廣闊,此時境內文字承襲春秋戰國時期形狀、寫法各異的局面,致使官方政令難以推行。李斯向秦始皇諫言「書同文」的政策,在大篆的基礎上,展開了一場承先啟後的文字整理工程。
 
李斯創建的小篆,形體對稱、等距佈局,形成莊重嚴謹的氣度,泱泱帝國之姿,仿佛折射其中。朝中重臣李斯、趙高、胡毋敬紛紛寫下《倉頡篇》、《爰歷篇》、《博學篇》,猶如全國規範字帖,官方標準字體由此確立。此後秦國文書公告皆以小篆頒布。
 
很快地,小篆像是秦國政令般雷厲風行、撲天蓋地出現在袤廣的國境,皇帝下令將詔書告示刻於日常度量衡器皿上,昭告百姓;巡幸四處也做碑刻石,雕鑿於山頭,大加頌揚秦國文治武功,如《嶧山碑》、《瑯琊刻石》、《泰山刻石》等刻石,皆是秦始皇東巡時,命李斯所書,其功能也有昭告字體一統的作用。

 
 
*篆書之外,秦國還有什麼字體?

篆書莊重的氣息,有人認為一來源於它無波動等寬的圓頭筆畫,二來也因結構佈局整齊一致,垂直、水平間彷彿經過精心測量。不過這種字體是非常難於日常快速書寫的,與此同時另一種便於記述的字體漸漸醞釀誕生:隸書。
相傳隸書是程邈所創,但現今更普遍相信,是在秦末繁忙的軍文書往來中,「軍書交馳、羽檄紛飛」,文字退去正裝,需要以更為輕巧速寫的姿態現身,因此運筆快速、結構較為隨意的「隸書」在社會中應運而生。奔馳的速度展現著文字的節奏,也開啟了後世書法藝術的表現之路,如果說篆書是莊嚴廟堂之氣的文字,那隸書就是別開生面另一種貼近販夫走卒間活潑的民間文字。

 

 

新篆體,秀出篆書裝飾美感

小篆在秦國當時可謂專屬帝國文書公告的書風,線條圓正均勻、結體一絲不苟,予人一種威嚴、莊重的氣質。但今日看小篆,悠遠古風聯想之餘,對稱的型體又格外顯現裝飾的美感。
 
二十餘年前,當繁體中文字型選擇不多時,對書法鑽研甚深的設計師便希望將篆書之美,透過字型帶給大眾;因此取小篆經典範本《嶧山碑》為底本,著手開發設計一款現代人看得懂的小篆字型!為解決「辨識性」的問題,設計師一開始就未打算遵循秦小篆的造型,反倒是在掌握小篆勻圓暢達、頎長古拙的風格後,保留一些其象形圖像化的特色,再根據多年經驗將此風格揉合,創造出「新篆體」!

 
*什麼是「嶧山碑」?
始皇28年(西元前219年),秦始皇和一批官員出巡嶧山(現今山東鄒縣東南),為了記述此行,並大加耀武揚威皇帝功勛,秦始皇便命同行的宰相李斯書寫後鐫刻。原石據傳唐朝開元以前便已毀壞。今日西安碑林所遺存的,是南唐徐弦臨寫,北宋淳化四年(西元993年)鄭文寶重刻。

DynaFont新篆體的字型特色

新篆體演繹古老小篆書風,圓轉的曲線筆勢與頎長的字體結構,引人感受漢字千年前悠遠古樸之姿。圓潤均勻的線條,追仿篆書藏鋒不露的筆畫特色;並有重心偏高、結構呈縱勢的設計,配上近似左右對稱的結構,格外具裝飾美感。此字型自古風脫胎,卻不為此所限,結合今日字體寫法,成功醞釀出適合各種數位媒介呈現的新篆體。


▼華康新篆體字型範例:

 

適合的應用

推薦用於標題字,適合範圍如春聯、菜單、喜帖、印章及書刊雜誌,特別能營造傳統古文字的典雅韻味。
 
本文所介紹的華康新篆體有收錄於年度授權型產品華康

   More Information